從島嶼出發,感知自然與人類的關係:
《海島之森 – 小琉球藝術季》
文章轉載自 / Fliper 藝文生活誌
Editor's Note
《海島之森 - 小琉球藝術季》由細着藝術(SUAVEART)策展,邀請等地藝術家,通過藝術進駐與展覽創造一連串與小琉球當地居民的對話與互動,進行自然生態、環境保育、永續觀光的見證與辯思。
屏東縣政府所主辦的《海島之森 – 小琉球藝術季》已於屏東縣琉球鄉揭開序幕。以生態之島小琉球為對話主角,由藝術家駐村、展覽、生態工作坊、講座與音樂演出,發展出為期四個月的島嶼藝術季,為小琉球生態的多樣性發聲。
2023 年 7 月舉辦了當地第一屆小琉球島嶼藝術季,《海島之森 – 小琉球藝術季》以「珊瑚」做為年度主題,從島嶼出發,感知自然與人類的關係,喚起人們的環境永續意識、形塑小琉球在地共好的文化生態系。
冰塊畫工作坊:大家將共同創作一幅冰塊畫,每位參與者使用畫筆和水彩顏料追蹤冰塊的輪廓
透過自然為基礎(Nature-based)以及永續生活(Sustainable living)的核心思考,邀請國際、跨領域專業人士、社會公民為環境創作表述,如同森林中多樣化且各有丰采的動植物,互利共生。透過第一手生態紀錄、環境議題的研究創作及互動工作坊,創造藝術家與島嶼上的人們的對話。
《海島之森 – 小琉球藝術季》由細着藝術(SUAVEART)策展,邀請來自台灣、菲律賓、波蘭、德國、奧地利、美國等地藝術家,通過藝術進駐與展覽創造一連串與小琉球當地居民的對話與互動,進行自然生態、環境保育、永續觀光的見證與辯思。加上深耕當地的環境保育團體台灣咾咕嶼協會協力,組織在地店家、學校與居民互相響應,透過集章、對談和生態踩點,共同交織出藝術人文與永續環保相互勾勒的新世代生態奇想。
冰塊畫工作坊:大家將共同創作一幅冰塊畫,每位參與者使用畫筆和水彩顏料追蹤冰塊的輪廓紀錄
小琉球位於台灣南部,整座島嶼因為由珊瑚礁岩組成,加上其特殊地理位置,組成非常豐富的生物生態圈與變化多端的地理樣貌。由於小島的資源有限,迫切的生存危機,也讓當地居民發展出對土地關懷的意識。
小琉球島民投入廟宇文化、潮間帶、珊瑚復育、海龜巡護,讓策劃單位思考到人與海洋的連結,藉由持續變動與衍伸的人地關係,藝術與生態的實踐交流,將把人們聚集到一個創新環境,重新面對我們所處的環境問題,進一步思考該如何運用現有的生命經驗,自未來回看當下自然與人類的生活紋理。
本計畫將分為三個階段,第一階段(7 月 2 日至 7 月 20 日)為 9 位駐村藝術家,包含林資芬、凱林・布里克 (Celyn Bricker)、約翰納斯・維納 (Johannes Wiener)、陳映昀、尼可萊・古皮特 (Nicolei Gupit)、珊卓拉・克絲特勒 (Sandra Köstler)、吳珮姍、馬克斯・史可維德 (Max Skorwider)、Joee & I 的現場對話。
藉由藝術家們實際走訪當地、與居民互動和對話,進而規劃工作坊、製作作品,將透過「生態藝術」的方式,提出與日常不同的閱讀環境命題的切角。藝術家抵達島上的第二週,已先在島上默默啟動各式藝術計畫。先由藝術家林資芬與林佩瑜協同島民,回收海洋廢棄物,共同創作裝置藝術;國際藝術家們先後帶領學生探討現代環境問題,如冰川融化、潮間帶生物、珊瑚白化、廚餘處理等議題,將個人藝術行動與環境保育的實踐做結合,帶出的可能討論。
冰塊畫工作坊:使用有色冰塊,每位參與者將創作自己的冰塊畫,需思考冰在畫作中的角色和時間對結果的影響
第二階段(7 月 21 日至 8 月 5 日)將邀請台灣和國際藝術家,包含洪郁雯、林怡君、吳權倫、鄭亭亭、洪信介、Joee & I、瑪麗亞・王爾德(Maria Wildeis)、伊娃瑪麗亞・夏勒(Evamaria SCHALLER)、馬克斯・史可維德(Max Skorwider)、徐維駿,與地方居民進行講座、展覽《塑造共同的海洋》、電影播放、音樂演出、海報設計營。
由藝術家林佩瑜帶領白沙國小、全德國小學生共同創作之環境藍曬圖
藝術家洪郁雯,本次進駐將以珊瑚作為創作主題,為小琉球的珊瑚生態倡議發聲|展出地點:After Journey #玩玩之後
Kommentare